12月以来,全国各地先后出台优化防控的举措,逐步取消核酸查验,自由进入一部分公共场所。12月8日晚,新浪微博上#告别健康码##我们正式迈向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#的热点话题覆盖了全网。其实这些信息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,三年疫情生活就要过去了……之前大家都在说,我们的生活被疫情偷走了三年,戴上口罩、定期核酸、没有自由,但一旦这些开始结束,整个大环境就仿佛进入黎明前的黑暗,大家的迷茫和恐慌都会不断扩散。作为一个普通人,我们都会去思考,要怎么做?该怎么做?我是这么想的:
一要拥有一颗生活的强心脏。我们知道,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,就像隐形的伤痕。在核酸“减码”的背后,人们的心理也在悄然转变。在负面情绪中呆久了,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过来,对疫情的焦虑是难免的,但面对全新的情况,我们更多能做的就是接受不确定性,尽可能地正常生活。定期地减压疏导,不去杞人忧天,更多的是防患未然,做好该做的,然后勇敢的迎接命运的安排。?
二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强体魄。面对未知的疫情风险,我们最应该依靠的是自身的免疫力,在大家基本完成疫苗接种、重症率致死率较低的情况下,我们需要做好接下来与新冠长期共存的准备,让它的存在变得和普通流感一样,只有保持健康的作息和生活习惯,认真锻炼身体,才能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,应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。当然,自身防疫也不能放下,N95口罩继续戴,个人卫生也要保持,未来的日子里,都需要保护自己。
三要做好一个家庭的守门员。白岩松在昨天的微博直播里说:“想要真正结束疫情,无论社会还是个体都还要做很多事。比如医疗机构的相关准备,个人防护措施,科普的重要性、让人们减少内心的恐慌。其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,就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。”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,还有基础性疾病患者、孕产妇这些脆弱的人群,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,后疫情时代,他们的生命受到的挑战更大,如何更好的保护好这些重点人群,是每个社会人在家庭中的责任。疫苗应接尽接、储备常用药品、定期体检,保护大家从小家做起。
最后,我们都应该明白,调整不等于“放开”,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,只有每个人谨守社会责任,国家才能真正打赢这场疫情持久战,前面这么艰难的三年都走过来了,后面的道路虽然依旧漫漫,但我们应该对国家有信心,也应当对生活保持一颗平常心,每个时代都要各自的挑战和使命,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茫茫前路中找到一条适应生存之道。